直接访问:【完本神站】www.wanbentxt.net
。在知钱俱乐部一间命名为“巴菲特”的包间里,宋鸿兵接受了《红周刊》记者的独家采访,我们的话题自然从泡沫经济开始谈起。
热钱可能会从中国抽出
《红周刊》:有人说,中国经济正出现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而且会将1989年的日本泡沫作为参照,您觉得当前的中国与当年的日本所面临的泡沫经济有哪些区别?
宋鸿兵:日本出现泡沫是在1988年、1989年,这个时期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基本上步入到发达国家行列,在一些基础行业的竞争力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日本当时有如此雄厚的经济基础,在日元升值之后依然面临很大的冲击,主要原因是在日元升值之后,导致房地产和股市“双泡沫”,而且泡沫愈演愈烈,很多公司也争相投资房地产和股市。
这种现象和目前的中国十分相似,中国很多企业的盈利增长达到30%以上,但相当一部分的贡献来自于投资收益,这和当年日本交叉持股、靠股市来盈利非常相似,区别是当时日本的起点和底子比现在的中国还要好。
另外一个区别来自周边环境。综合考虑,目前中国处于一种不太有利的情况。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实际上是一种债务内爆型的危机,债务大幅被摧毁,货币流动性突然减少,使得中国周边地区对美元的需求量增加,形成了美元的“负压带”,可能出现热钱抽出中国的局面,客观上已经对中国的股市形成了一种潜在的压力。
但是为什么没有出现热钱外流的现象?这是由于热钱对人民币升值有很强烈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热钱非但没有撤退,相反把其他地方的热钱进一步吸引到中国。
然而,从外部看,美元确实处于相对低气压带,中国大陆却聚集着大量热钱,这就本能地形成一种失衡状态。当资产泡沫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种落差就会越来越大,风险也会越来越高。
中国经济存在失衡现象
《红周刊》:如果这种落差越来越严重的话,中国的经济泡沫就快到破灭的地步了。不过,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看,增长势头依然良好,而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也一直行走在上升通道中。
宋鸿兵:现在绝大多数人都对中国的股市、房地产市场很乐观,其实当时的日本也弥漫着同样的乐观情绪,而且人们普遍考虑的是一种正常状态。
但如果受到非正常状态的打击呢?目前中国的经济出现失衡,资产泡沫现象严重,如果这时有人从外部进行攻击,发动货币战争,就会产生不同于正常状态的后果。就像当时索罗斯1997年攻击泰铢和港币,就是利用其内部的失衡从外部发动攻击。
《红周刊》:这就好像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目前的中国经济已经像有缝的鸡蛋这么严重吗?
宋鸿兵:我认为中国经济存在着一些失衡的现象。以房地产为例,其涨幅已经达到普通人的正常工资难以负担的程度,而且中国的股市近来增长速度偏快,不过9个月的时间,已经从2006年底的2600点上升到现在的5300多点,涨幅已达1倍,丝毫不亚于日本当年每年增幅近90%的水平,但是这种高速度的增长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势必面临着回调问题。
如果是市场正常的矫正,那么调整幅度会在20%-30%。但是,如果回调是在人为地、有意识地打击之下完成,那就不是回调而是崩溃,调整比例很可能高出50%。投资者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潜在风险。
国际银行家是发动货币战争的主要力量
《红周刊》: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会对中国发动货币战争?他们又是出于怎样的目的要攻击中国经济?
宋鸿兵:索罗斯当年的主要操盘手琼斯曾经在文章中描述了1997年是如何发动货币战争的。首先,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东南亚的经济出现了严重的结构失衡,随即以泰铢作为突破口,经过战略规划,制定战略目标,提前6个月做空泰铢,同时在期货、股票、汇率三个市场进行“立体式”打击。因此,货币战争的存在毋庸置疑,历史已经证明了而且还会发生。
《红周刊》:谁有能力和动机发动这场货币战争呢?
宋鸿兵:对冲基金很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突击力量,但是其背后的国际银行家才是真正的主导者。因为单一的对冲基金不可能横扫东南亚,它需要的是一个高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作战组织系统协调布局,通过心理战、舆论战配合达到目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