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访问:【完本神站】www.wanbentxt.net
资源角逐,而且人民币不断升值很可能加剧美国通胀,弱化美国经济的成长性。快速崛起的俄罗斯,不久的将来势必通过核能、航空、航天等高端技术加入对外扩张的行列。
目前,尽管还没有哪种货币可以替代美元的位置,但围绕着经济控制与反控制,利益争夺与反争夺的一场空前的货币混战,其实已经拉开了序幕。
资本“乱流”
虽说美元的地位还无法撼动,但国际社会的储备结构正在悄然发生转变。在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其外汇储备的增量被更多地换成了欧元。
国家主权基金也出现了。由于它更倾向于直接的股权投资,从而弱化了美国国债昔日的魅力。随着新一轮资源需求的膨胀,非洲变成了新的投资热土。
原来单一流向美国国债的主权投资,现在已经开始多元化了。也就是说,哪儿赚钱就流向哪儿,谁能为本国经济带来好处就投资谁。因此,未来主权资本流入美国的数量会相对减少。
在过去的5年间,尽管美元贬值,但由于欧元区没有统一的、与美国国债一样安全的债券体系,所以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投资还是大量涌向了美国。美国借此平衡了自己的国际收支。
与主权资本相比,私人资本的流向会相对清晰。它主要流向发展中国家,即所谓新兴市场。过去的5年间,新兴市场的股市上涨了2至5倍,房地产市场价格同样获得了数倍的上涨,原因就在于此。
由于美元可能加速贬值,在2年,私人资本流向非但不会转变,很可能会加速流向新兴市场。
此前的5年里,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而且处于加息周期,可美元却在贬值。那么,谁会相信美国经济减速、美元减息之时美元币值会不贬反升?
其实,美元到底将会升值还是贬值,更多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变化。
现在看,美国经济一旦出现衰退,美元的需求会进一步减低。尤其是中国经济的主动性放缓,会使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因失去“中国需求”的能量而逐级走低,从而减少国际市场美元的需求。
那么,美元的货币供应量会否相应减少?恐怕不会。
首先,“次按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现在已经开始了减息周期,不仅如此,他甚至直接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
其次,目前美元供给确实吃紧,这是金融机构收紧信用、拒绝放贷从而减小了货币乘数所致。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立即得到了资本补充,瑞士银行、摩根士丹利就是先例。因此,这些金融机构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货币乘数还会重新放大。
由此,一系列迫使美元加速贬值的因素出现——美国经济因消费减少而加大衰退概率、主权投资流向美国减速、美联储减息使官方货币供应有增无减、身陷“次按危机”的金融机构迅速恢复生机使信用重新膨胀等等。
亚洲“告急”
美元币值的升贬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风向标,美元持续贬值将持续推动大量资金流向新兴市场。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最近发表的报告指出,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目前已下跌23%)未来两年将再贬值15-20%,因而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将改善至GDP的3%左右(目前为7%),接近过去25-30年的均衡水平。
这意味着资金流向在2009年之前不会出现拐点性的变化。
那么,如果此时美元因“次按危机”或美国经济衰退而加速贬值,那流入亚洲新兴市场的资本会不会骤然增加?
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现在,流入亚洲的资本不仅仅有私人资本,还有部分本应流入发达经济体的主权资本。比如,新加坡淡马锡集团投资在中国公司和其它亚洲公司的资本,中国主权基金投资在中铁H股、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等等。
资本的大量流入当然不是坏事,但如果没有办法锁定这些资本,使之更长久地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服务,那问题就严重了。
在1990年至1995年间,美元贬值推动大量资本涌入了亚洲新兴市场,推高了这些市场的资产价格。1995年之后,当美元再次升值之时,亚洲新兴市场中的私人资本纷纷撤离这一地区,最终导致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净流入亚洲股市和债市的资金,从2006年的2500亿美元增至近4500亿美元,这个数字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