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访问:【完本神站】www.wanbentxt.net
烈的利益冲突,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犹太国家的建立。从阿拉伯国家的视角看,这些土地世代是阿拉伯人的根基,不可能允许犹太移民重新建立一个以色列国。
在错综而微妙的国际政治博弈中,维克多长袖善舞,施展着高超的政治技巧。他通过家族集团在媒体中的特殊影响力,利用媒体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中立温和的犹太理性主义者,他被描述成在整个犹太世界中最亲阿拉伯的政治人物。
1946年7月31日,在一场针对巴勒斯坦地位问题的论战中,维克多走上了前台。
这场争论由巴勒斯坦地区爆发的一系列恐怖主义行为引发,突出事件是由犹太恐怖主义分子发动的国王戴维宾馆大爆炸,此次爆炸事件致使多名英国士兵丧生。
在演讲中,维克多首度明确回应美国把巴勒斯坦分区的建议。他首先否认自己是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或者和犹太复国组织有任何联系,然后就开始声情并茂地回顾几百年来,犹太人在欧洲所受的种种迫害和欺压。维克多动情地指出,犹太人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流浪,终于能够回归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和曾经生活过的家园。他怒斥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强调犹太人在“二战”中所遭受的极端恐怖的对待,使犹太人现在变得必须且刻不容缓地要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避难所,从而防止未来任何迫害的发生。他这番讲话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对于罗斯柴尔德家族来说,战争并没有结束,他们对以色列建国的决心是绝不会动摇的。
而此时摆在苏联面前的牌局则越来越明晰,如果苏联想继续得到维克多和其他犹太科学家在原子弹研制上的合作,就必须要在外交上作出妥协,支持以色列建国的理念。
苏联对以色列建国的支持从1947年开始到1967年为止,仅仅持续了20年,其后苏联对以色列的态度,再次回归到几百年来的传统轨道上。
而“剑桥五杰”也正是在同样的时间段纷纷暴露,维克多本人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停止了同克格勃的合作。
维克多·罗斯柴尔德爵士面对质疑他与克格勃关系的大量“传闻”,特意于1986年12月在英国的报纸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我不是,也从来不曾是苏联的间谍。”
第一章 货币战争模型的重要计者 “目标巴顿”
2年11月,美国出版了一本内容极具爆炸性的书--《目标巴顿》(《TargetPatton》)。书中论述美国“二战”著名将领巴顿将军实际上并非死于车祸,而是被谋杀。
在美国军界和史学界很早就有类似的说法,归纳起来有几种谋杀动机的推测:一种说法是德国纳粹干的。可是战争已经结束,德国纳粹基本上土崩瓦解,谋杀美国将军对影响战争进程已毫无意义,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
另一种说法是苏联方面所为。因为巴顿对苏联的态度一贯敌视,他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甚至嚣张地要求美国释放德国纳粹党卫军,他将带领他的部下和纳粹党卫军一起向苏联军队发动进攻,因此苏联倒是有谋杀巴顿的动机。
还有一种说法是巴顿功高盖主。“二战”后期在解放欧洲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引起了美国军方高层,特别是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的嫉妒。此说法提出的论据是当时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对巴顿的诸多军事行动都采取了拖延和抵触的措施,将重要物资装备和汽油分给蒙哥马利,却不给巴顿。由此推测巴顿的上司出于嫉贤妒能或者为了阻止巴顿把他们的无能和渎职捅出来,最后痛下杀手。
《目标巴顿》一书却提出了另一个令人震惊的说法,美国战略情报局OSS(CIA的前身)才是策划谋杀巴顿的真正幕后主谋,而主导整个事件的就是OSS的创始人比尔·多诺凡(BillDonovan),国际情报界称他为“疯狂的比尔”。
书中提到了刺杀巴顿的一名知情人名叫巴扎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扎塔给盟军当过间谍,是一名神枪手,他自称是当事人之一。1945年4月,欧洲战事快要结束的某一天,多诺凡约巴扎塔见面,说有一个任务“事关某种复杂的美国利益”,“需要你敢作敢为的爱国品质”。这个任务就是谋杀巴顿。多诺凡指示巴扎塔,行动时须自己找帮手,没有哪个机构会认账,更没有官方的支持。巴扎塔心里盘算,如果不接受这项任务,他确信自己会被干掉。1945年秋季,他跟多诺凡签了谋杀巴顿的合同,报酬是1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