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重生之IT巨头崛起 > 第九章 蛰伏之二知心

第九章 蛰伏之二知心

当宋达贵看到信中“儿子”的选择后,他的脑袋一下子大了。“计算机软件工程”,“资本主义金融理论”这都是国内刚刚兴起的课题啊,宋达贵对传统的课题倒是门门清,在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等等传统学科方面,他还能找找关系,想想办法。对于“软件”和“金融”这两门东西,他也只能是抓瞎了。

宋达贵苦恼地挠着脑袋上越来越少的头发,突然,灵光一闪,想起老师家那个小儿子--李孔颖正在鹏城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软件科学系(数学系)读研究生,好像在参加一个国家级的科研课题。

“看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啊!”宋达贵决定再去一趟老师家。

········

李孔颖是1988年跟自己的“大老板”进的科研组,当时被整小组的规模震住了。这个科研项目是国家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广电总局一起发起的,听说是为了整合中国的民族出版业,抵抗西方势力的文化渗透。他听几个“大老板”讨论过中央决定要成立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什么的。

科研项目的名字比较普通----“通用标准型中文数字化出版及数字化印刷综合系统”,目标是研究出一个完全自主可控的,以PC为平台的数字化出版印刷的成套解决方案。以实现图书的数字化储存,数字化编辑出版和数字化印刷。起初这个项目还真的没人敢独立的承接,因为这个系统涉及的子系统太多,太繁杂,涉及的技术面太广,各个项目部很难协作研究,项目进度不易把控。最后,还是中国科学院的两位准院士----倪广楠和王择出面把才把整个科研小组拉起来的。

在这个项目里,主要是由北大方正公司,联想公司,长城公司,四通公司,王码公司以及鹏城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研究所一起协作开发系统所需的软件与硬件。在80年代末的中国,也只有“倪”,“王”两位大神级的人物才有这么广的人脉与这么大的威望,拉出这么大的科研队伍。

他们几乎把当时中国最好的程序猿都收拢到了鹏城,尤其是那些在汉字系统、中文字处理、中文排版等方面已经建树颇丰的,比如武小骏,闫援朝,求柏军、祖从军等人。在鹏城大学,他们主要研究的是图片、文字、表格的输入,桌面编辑排版,文件输出以及各种硬件的驱动软件优化。

李孔颖原来的研究方向是“智能化中文汉字录入系统”,简单的说就是中文智能输入法。因为出色的科研天赋以及合群的性格特点,李孔颖在这个科研小组“混地”很充实、也很舒服。通过工作时,互相讨论学习的机会他还结识了许多编程方面的大拿。这2年时间里,李孔颖在这些前辈们的细心教导下能力上升了整整一个台阶。最后他在科研组里成为一个小课题的负责人,鹏城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能在这个项目中做小头目除了他之外,只有他的同班同学史大柱了。

到1990年初,李孔颖开始准备写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他在鹏城大学的时间也不长了,他听说科研组也马上要出阶段性成果了。这时他收到了远在北京的母亲的来信,李孔颖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与家里联系了。

直接访问:【完本神站】www.wanbentxt.ne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