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在五代十国的酷刑,再次以一个极度残忍的形象再次活生生的出现在世人面前。
那些禁卫杀人杀红了眼,到了最后人都杀………………
尽管过了好几天,兴庆府的血腥气仍然散之不尽。
虽然林不凡对于李安全的暴虐咋舌不已,但是站在敌人的角度,他很乐意见到这一幕。这样一来李遵项和李安全估计再也不可能有和好的机会了吧,虽然他不李遵项躲哪去了,但是这等人物,无论躲在哪,都是西夏的噩梦,李安全的噩梦。
倒不是说,他生性残忍,只是,他怜惜那些惨死的官员家属,谁来怜惜那些即将在异族铁蹄下呻吟的百姓………………
就算刨去李遵项这个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单论这次泰陵刺杀给西夏造成的损失,绝对不是死几个人那么简单。
为了突出这次祭祀的隆重,李安全曾命令除了必须留在兴庆府维持朝廷正常运转的大臣,剩下的全部都去了泰陵。然而这些大臣一个都没有,李尊项临走之前的那一击太狠了。这些朝中的重臣都是西夏的精英中的精英。其中像三司使张阔,平章事李硕,参之政事嵬名定………………
这些人根本不是随便找一个就能替代的,他们每一个都是国之柱石。失去一个就能导致西夏的剧烈动荡,何况是一战而没。失去了这些人,李安全根本没有办法去维持朝局的正常运转。
另外一个让李安全头疼不已的事情就是“质子军”的全军覆没。
“质子军”最早是兴起于李元昊时期。当年李元昊面对那些部落,采取的铁血统治,那些部族稍有不从,他就举起屠刀掀起滔天血海。尤其是诛杀名臣野利旺荣,名将野利遇乞覆灭野利部族后,那些部落尽皆肝胆俱寒,不得不团结起来,对抗李元昊。
后来李元昊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那就是组建“质子军”,从各部落遴选精锐进入此军,负责保护李元昊。
“质子军”的含义,有两层,一则那些各部族的精锐就是他们交给李元昊的人质。同时李元昊让这群人保护,也是把当成人质。明白的告诉那些部族,如果以后我再无原无故的剿杀你们,你们这些“质子军”就可以杀掉我………………
李元昊虽然通过这种极端的手段平息了部族的怒火,但是他却在历经此时后,开始重新审视的政策,并开始扶植佛教,进行精神统治………………
当然现在的“质子军”已经失去了昔日的作用,成为了西夏贵族们为子孙捞取政治资本的地方。不过这数千人一战而全军覆没,他该如何向分布在整个西夏的所有贵族阶层交代。当然还有一部分跟着李遵项跑了,不过这帮人在李安全眼里,已经是死人了。
不过前面的这几条,都可以克服一下,只要李安全能稳住政局数年,凭借西夏的底蕴,重新焕发生机,也不是梦想。但是真正让西夏元气大伤的是与佛教的彻底翻脸。
他对佛教的清洗,必定会遭到西北部那些部族的拼死反抗………………
这才是真正动摇国本的的大事。
林不凡猜得不错,李遵项确实不是一个善与之辈。
当他和他的铁杆心腹们,从泰陵成功脱身后,礼部尚书,就亲自快马加鞭的走了一趟横山前线。当李延忠得知李遵项已经登临大宝后,他就立刻改线易帜。并大肆清洗李安全派到军中的死忠分子。
九年前,李延忠在李遵项麾下效命,之后二人就成了莫逆之交。后来当李遵项借着酒劲,隐晦的向李延忠表露一丝篡位的意思时。李延忠却犹豫了,他是皇室分支,对皇室的忠诚毋容置疑。若非李遵项也是西夏皇族,他绝对会抽刀子砍人。
他自认是个粗人,所以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他极其直接的表示会保持中立。
因为他不需要通过政变来为捞取政治资本,所以心态反而极其淡然。所谓无欲则刚,说的就是这种人。不过当礼部尚书到达军中带来李遵项诏书的时候,他就立刻显露出三军统帅的魄力。这不是所谓意志力不坚定啊,的。这是一种政治智慧,这是在向新皇帝纳的投名状………………这时候要是还扭扭捏捏,绝对会死亡葬身之地!!!
可是三天后,李延忠接到李安全命令他立刻回师的诏令时,他彻底懵逼了………………
“齐王殿下,好算计!!!!”
来到横山前线的李遵项看着怒火万丈的李延忠,温言抚慰道王兄,事已至此,你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与其在这怨恨我,倒不如想想以后办。兴庆府的事情,估计你也听说了,就算你要为李安全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