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舛宋 > 第23章 落地生根

第23章 落地生根

其二则在于他对空间、距离甚至风向的把握都惊人的准确。而且应他的要求,曹文宏特意找了军中最善弓马的一名将官做他的教练。

此人名唤常寅,原是淮西人士,早年曾游历西北,跟着党项人做贩马入川的营生,因此与时任金州戎司的都统制张实颇有往来。后来入川的道路渐为蒙军所断,这贩马的营生也难以维系,便索性投效大宋,靠着早年贩马助军有功的缘由,经张实保任做了这金戎司的马军队正。

由于自西北贩马入川的路途,无不是高山深涧,盗匪乱军丛生之地,所以这弓马技艺就是看家吃饭的本领。因此在这利州一路,若论骑射功夫,怕是无人能与他一较高低。

可以说找他做宁远的弓马教头,也算是颇为合适了。且曹文宏因怕他不愿尽心用命,还特地送了好些上好的茶药绸缎与他。如此这般,常寅自当是欢天喜地,每天竟早晚陪着宁远操练,从旁点拨,用心教他如何搭箭、张弓、用力和瞄准的技巧法门。

就这样一个月下来,且不说光弓就拉断了三张,仅箭术一样,宁远居然已经达到去四十步以内,张十弓有八九箭都直中靶心的地步。如此超凡的天赋,不禁令常寅惊骇万分,佩服无比。

毕竟那时的弓没有观瞄装置,更不会有什么稳定的弹道可言,要说射术精湛,全凭放箭者对距离,位置,空间和风向风速等因素的把握。以及对手中弓箭性能,瞄准的感觉,搭箭扣弦的技巧,张弓力道与撒放过程的控制与把握。

需做到前后配合无误,相辅相依,直到身体与意念浑然一体,才能精准无误。这不仅需要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更需要特定的天赋相合,若想出类拔萃,非如此不可。

。所以在那个时代,弓手的训练难度最大,所需耗时与成本也最高,而要成为一流的弓骑手,则更是难比登天,非经年累月的刻苦用功不可。通常情况下别说是命中靶心,十箭能有三四箭上靶已是绝佳的水平。而像宁远这样,不光常寅做不到,这天下又有几人可以做到?

自然这一个月的陪练下来,常寅的心态早已大改,对宁远只剩五体投地的钦佩。

而弓马技艺初成,接下来便是骑射功夫,初时宁远尚不以为然,当他真的开始上手时,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在马上开弓,这用力的感觉和站在地上是完全不同的,由于马匹在运动,这腰部随时都要用力平衡,而双腿又需夹紧马肚,以防跌落。所以在搭箭张弓时难免就要受到掣肘,而且马匹又在运动当中,身体自然就是忽上忽下,这对于瞄准来说更是大加阻碍。

难怪乎在当时,就算是最精锐的部队,每到春秋阅习之际,尚免不了有骑兵带甲张弓而不能发矢者。以致于每去二十步远,射十箭能有三发中靶者,都算为第一等优异了,由此可见这骑射之难。

j当然常寅自是卖力教导,如何在马上张弓发力之法,其中的技巧要点无不尽心点拨,宁远学的也快,十天的功夫下来,已可做到在全速冲刺时发箭如常。也不知是不是他觉得难度不够,他还特意自军库借了领细网明光铠来穿上,竟全身披挂,具装重甲的练习骑射之术。

这细网明光铠乃是宋军中最重的铠甲,所谓细网既是内衬锁甲,而明光则指外扎的一千八百余枚冷锻精钢甲片,防御力端是了得,自然重量也是惊人。

穿上这样的铠甲上马射箭,不仅身体受到铠甲重量的压制变得迟钝,四肢的运动更是被披膊腿裙所限,可以说更是困难无比。

宁远穿上之后,果然觉得开弓发力更加不易,是以愈发的下苦工狠练,一连又是十余日,每天从早到晚的纵马练习。

初时只是在十步外立一竖靶,来回疾驰左右开弓,发十箭只能中三、四发,练不到两三天便能中七八发,到第十日时已能做到箭无虚发的地步。

接着将靶子移二十步远,又是苦练了大半个月,此时的时节虽以渐至立秋,但天气依然炎热,像宁远这样终日穿着厚重的铠甲,自然是苦不堪言。不仅人觉得难受,这种强度的训练,马也是受不了的,所以这训练的马匹常常是一日两换,个别时候甚至到了一日三换的地步。

他这般刻苦的精神,游奕军上下的将士们,如何能不瞠目结舌,佩服万分?

因为每到正午,骄阳当空之时,校场上往往是空无一人,却单见一银甲骑士裹着飞扬的尘土,来回奔驰不断,每跑一轮就是一箭发出,直到太阳落山为止。中途除了偶尔喝水,或是换马的空隙外,竟丝毫没有停息,犹如一台机器般往复执行着这个动作,策马前冲,张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