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候得了大量财宝,果然十分守诺,公孙敖回到馆驿又过了两日,他就派了使者来接公孙敖进宫去谒见秦王。
公孙敖从上到下精心收拾了一番,便跟随来使来到秦王宫中,对着秦王恭恭敬敬行过三拜九叩的大礼,秦王为他赐座后,开口说道:“寡人听魏焻说,先生在楚国受了大委屈,寡人素慕先生大才,先生如今可肯为寡人所用?”
公孙敖再拜回道:“外臣正为此事来求大王出兵伐楚……”
公孙敖话刚出口,秦王见其避开自己所问,遂不耐烦地举手阻止道:“哎!那楚王残害股肱良将贤臣,乃是自断臂膀,他戕害自身,与我国何干?何况他君臣内耗,是他楚国的家事,寡人若出兵去管闲事,劳民伤财不说,于我大秦并无半点好处,寡人又如何向臣民们交代?”
公孙敖察言观色,觉得秦王虽然出言都是拒绝之意,但脸上却无不悦之色,心中遂有了主意,他起身再拜道:“外臣启奏大王,外臣以为,大王对此事坐视不管,是放任敌国结盟,不止无有半点好处,且对大秦有明显的不利之处。”
秦王闻言有些讶异,忙问道:“你倒说来听听,有何不利之处?”
公孙敖拱手道:“大王,日前韩、赵、魏、楚几国越走越近,已有联盟之势,这几国都是大秦的近邻,若他日结盟,必对大秦不利,大王不若趁其尚未定盟之时,打击其中一国,挫尽其锐气,使其他几国不敢与其结交方好。臣窃以为,大王若兴仁义之师,对大秦确有莫大的益处,且贵国万世之基业将由此而兴。”
秦王听到万世基业几个字,心中颇为触动,他半信半疑地问道:“噢?有什么好处?你倒说与寡人听听。”
公孙敖拱手答道:“大王,好处有三,其一、自先楚王逝后,楚国上下对秦国轻慢仇视已久,大王趁此事由使其臣服,则大秦周边再无强敌。其二、楚国若想休兵,必用上庸、汉北两地作为交换,大秦得此肥沃富庶之地,进可攻退可守,其利不可估量。其三、大王惩不义伐无道,乃贤君明主所为,可尽得天下人心。”
秦王听罢,手扶龙案微微而笑,旋即却又说道:“先生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寡人先祖穆公时,伍子胥放任吴军欺凌楚王不恤百姓,楚臣申包胥前来求告,先祖便出兵相救,使楚国宗庙得以传承。可你此番求寡人出兵,乃是为臣下受辱而怪责君上,岂非要寡人从此授人以柄吗?且寡人不久前答应过群臣,要让百姓们好好休养生息,寡人今日若下令出兵,岂非在群臣面前言而无信?”
公孙敖听秦王之言,猜测他是要找个必须出兵的理由,方能堵住秦庭上下之口,遂又向上施礼道:“臣禀大王,敖此来,乃是一心要投奔大王,敖自今日起,便是大王之臣子,大王为臣下遭受楚王欺辱迫害,而兴讨伐之师,是为属下臣民做主,大王如此急公好义爱护臣子,大王的臣子们必然更加忠心,日后天下贤才听闻此事,哪个不欲归附于您?大王为臣民百姓出头,诸侯国中黎民百姓必人人称善,臣以为,欲得天下者,当先得天下人心。
大王请想,此战之后,大王殿上遍揽天下英才,且四海归心,他日一统江山,岂非唾手可得乎?”
一统江山这个说法,却正中秦王下怀,他听到,此已是心花怒放了,遂豪爽地抚掌大笑道:“子玉果然有识之士,你且回馆驿安歇,寡人不日即发兵为你复仇。”公孙敖闻言大喜,忙伏地谢恩再拜而退。
公孙敖回到馆驿之中,把情形说与随行众人,大家皆欢呼雀跃。
又过了几日,公孙敖再次觐见秦王,定下出兵日期后,公孙敖谢过恩,拜别秦王出来,又去谢了穰候,遂带了弟子从人,提前一步往界山赶来。
经过十几日车马劳顿,一行人回到邓家庄,见到庄主邓通与留守的韩川罗勇等,将秦王发兵的消息诉说一遍,韩川罗勇二人喜不自禁,对公孙敖更加感恩戴德。
眼看此地不日将成战场,邓通遂采纳公孙敖的建议,第二日收拾一番,派人保护着家中老幼,带着细软财物投奔紫云岭而去。
送走邓通家小后,众人聚在草堂中商议应敌之策,韩川罗勇二人,早就把多日来打探的山川地貌,精心画了一张图,此时取来呈给公孙敖。
公孙敖详细查看过地图,斟酌良久,在图上定出一个地点来。随后带领众人实地探勘一番,定出一个详细计策来,吩咐众人按计划开始准备。三日后,紫云岭文泰派来帮忙的丁壮们也到了,公孙敖把他们分拨给公孙丁和公孙雍二人,助力他们将差事尽快完成。
又过了一日,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