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极殿早朝中。
“皇上,臣已经查到了,”吏部尚书庄钦邻拿着一份奏折气喘吁吁的跑上朝堂喊道。
“怎么样?”崇祯帝急忙问道。
“这朱浩年约二十许,生于扬州,去年由凤阳总督马士英保举为徐州参将,乃我大明宗室,属鲁王系,是太祖皇帝的十世孙。”庄钦邻答道。
“如此说来,这朱浩还是朕的皇叔了,哈哈,有意思。”崇祯帝一听朱浩是皇室中人,也不禁有些诧异。
“另外,臣方才经过内阁,接到一份马士英的八百里加急快报,请皇上过目。”庄钦邻将手中的奏折递了上去。
崇祯帝疑惑的接过奏折快速的看了一遍,忽然一拍龙椅,大叫了一声:“好,好,哈哈,果然是真的,大快人心啊!你们都看看。”说完激动的将奏折递了下去。
“凤阳马士英来报,昨天收到的捷报果然属实,而且没有夸大战果,真是振奋人心的大胜啊。”崇祯帝心中的疑惑得解,高兴的手舞足蹈。
大臣们传阅着看了遍奏折,也都放下心来,有了这两份奏折,这次大捷九成九是真的!趁着皇上高兴,不拍马屁还待何时?包括洪承畴等人在内的众大臣立刻歌功颂德起来。
“王承恩拟旨,速招徐州参将朱浩入京觐见!那个,众爱卿也辛苦了,今晚朕在乾清宫摆宴,众卿都来庆祝一番。”
“臣等遵旨。”
皇极殿外御道上,洪承畴正和孙传庭一起走着。
“伯雅兄,你怎么看这朱浩?”洪承畴问道。
“我觉得是真的,这两年你我二人都在西面剿匪,真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啊,况且天下之大,能人俊杰无数,岂是我等所能具知的?”孙传庭笑着道。
“伯雅兄为何如此肯定?要知你我带兵几十年,尚不敢如此跟清兵野战。”洪承畴撇撇嘴道。
“彦演啊,你是当局者迷啊。这几年我一直在考虑,你我虽是大才,一来受制于朝廷体制,二来嘛我们都已过不惑之年,格局都已成型,满人如何不知?你想这朱浩不过二十多岁年纪,年轻人头脑灵活,如果行事不拘一格,胜得了清军也不奇怪。”孙传庭解释道。
“还是伯雅兄有见识啊,小弟愚钝了。那你说我二人应当如何?”
“保!有这样的年轻俊才乃是皇上之福,大明之福!你我年纪都不小了,是时候找个接班人了!”孙传庭略有些感慨。
“你说的对,那就等这次进京后再说吧。”
两人叹息着而去。
身在滕县的朱浩当然不知道京师中那些大佬们什么想法,他现在正忙着安抚两县百姓,开仓赈济,招抚流民,分配荒地,清理战果,这些工作连着好几天才班师回徐州。
他还命王伯达领兵将鲁王护送回了兖州,又从其手里抠出一万两银子。
二月初一,朱浩正式从滕县撤军,大军沿途经沛县汇合预备队一同返回徐州,一路之上到处是欢送的百姓和前来投军的青壮,朱浩军的名声经此一役迅速传开。
四天后回到徐州城,陈夕瑶领着留守的众人以及王寅祖等府衙的一班人早已等候在城外,无数百姓也带着酒食赶来迎接得胜的大军。
等大军的旗帜出现在众人眼前的时候,人群立刻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朱浩及罗云曲等一众军官身姿笔挺的骑在马上,不断的向周围的百姓敬着军礼。
年轻英俊的军官,帅气威武的军礼,士兵们整齐划一的步伐和激扬饱满的精神无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有的老人激动的老泪纵横,这样的军队已经多少年没有见过了!无数大姑娘小媳妇眼里流出迷醉的神采,更有甚者正忘情的尖叫!弄的朱浩啼笑皆非:快赶上后世的追星族了。
来到陈夕瑶面前,朱浩翻身下马,看着娇妻通红的双眼散发出的无限柔情,心里狠狠的一疼,不管周围多少人在场,便将陈夕瑶一把报入怀中!这一下更点燃了周围的气氛,又引来了无数人的尖叫,震得耳朵生疼。
“夕瑶你瘦了!”朱浩望着爱妻憔悴的脸庞心疼的道。
“夫君,你也瘦了!”陈夕瑶旁若无人的盯着朱浩的脸,怔怔的道。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等今晚为夫好好的伺候娘子。”见众人都调侃的看着自己,朱浩老脸一红,伏在陈夕瑶耳边低声道。
一句话让陈夕瑶脸红到耳根,他当然知道丈夫的意思,连忙离开朱浩的怀抱。
接下来又与王寅祖等人寒暄了一番,便在众人的簇拥下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