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柏林1943 > 第十九章 陈炎龙处理间谍的决心

第十九章 陈炎龙处理间谍的决心

愁容。

原因很简单,如此低下的生产率;根本就没有办法和工业能力强大的美苏两国相提并论。

“怎么办好呢?每月的生产数量才只有这么一丁点坦克,我怎么和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他们斗?”

看完生产报告后,陈炎龙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被什么东西;给抽掉了空气似的,软绵绵的,一点力气也没有。

“算了,坦克的生产情况,就让斯佩尔和古德里安他们给我去想办法吧!现在对我来说就是要把所有潜伏在东线,以及所有集团军里面的敌军间谍,给全部抓捕出来!特别是那个叫‘维特’的苏军间谍,更加是要想办法找出来!要不德军的一举一动,和所有的战略,战术部署都会被他给出卖到苏军那边的!”

放下手中的报告后,陈炎龙突然眼前凶光一闪而过地,喃喃自语道。

因为陈炎龙十分清楚地知道,在后世的网上历史资料里面,都有很多记录说道:“二战时期,莫斯科安置在德军后方的大批间谍——不光是在德国本土,还包括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早在战争爆发前便以勤奋、巧妙和惊人的大胆不停地忙碌着。这些间谍网携带着能与莫斯科,与红军总参谋部直接联络的电台,他们无处不在:巴黎、马赛、波尔多、布鲁塞尔、海牙、柏林、伯尔尼、日内瓦、洛桑、哥本哈根、奥斯陆、哈默菲斯特、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索非亚、雅典、伊斯坦布尔和开罗。

而“多拉”是位于瑞士的苏联间谍网头头的化名,他的真名是亚历山大·拉多,是一名匈牙利裔苏联间谍。他的间谍组织中包括一些狂热的**者和接受过出色训练的专业间谍。这其中就有鲁道夫·勒斯勒尔,他是名德国难民,代号为“露西”。勒斯勒尔是苏联对德军事间谍中一名真正的王牌,完全能与间谍明星佐尔格博士相提并论,1941年冬季前,后者一直从驻东京的德国大使馆内为斯大林提供重要的情报。

他的主要情报提供者便是“维特”。这个以歌德笔下悲剧性人物为化名的人是苏军安插在德国高层中的苏联军事间谍。

“维特”也是绝密情报的提供者,这些情报来自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和元首大本营,只有最接近者才能获悉。

如果莫斯科想知道某些特别重要的东西,德国领导层的某些绝密,他们便会在电报中要求“维特”。“维特”必须做这个,“维特”必须做那个,总是“维特”。

因此很快德国的军工生产,东线德军的实力和配备,新式武器以及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战略意图、行动计划和准备工作这些详尽的情报,都被苏军知道的一清二楚。

所以后世的网络上经常有人说一场战役,除了司令官的精心策划外,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某些不确定因素:例如一名高级将领的洞察力、采取非常规决策的意愿、和在关键时刻的勇气以及他带领的部队的英勇,和指挥官违背命令的胆量。

以及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军事行动的泄密!

而这也是它决定在“堡垒”行动即(库尔斯克战役)中发挥了特殊,而又显著的成败的关键作用。

“维特啊!维特!你究竟是谁?难道真的是后世网上传闻中的马丁·鲍曼!”

一回忆到这里时,陈炎龙就心情烦躁起来地嘀咕道。

同时,他还把自己的眼睛轻轻地闭起来,继续回忆着。

根据后世的网上历史资料的说法:“曾经获得过普利策奖的路易斯·基尔泽在他的《希特勒的背叛者:马丁·鲍曼以及第三帝国的覆亡》中暗示,“维特”可能是鲍曼——第三帝国最重要的纳粹党人。

鲍曼是希特勒的私人秘书,而且也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人之一。他曾经大胆地雇用了一个人偷偷地把希特勒的一切谈话都记录下来,最后集结出了一本书:《希特勒的席间漫谈》。

当东线战争进行得很不顺利时,德国高层有人开始阴谋推翻希特勒。正是在希特勒沮丧的时候,鲍曼与希特勒走得更近了。从1942年9月开始,鲍曼公开地记录希特勒的讲话,他还招募了一帮速记员来帮忙。与此同时,莫斯科从“维特”那里得到的情报也越来越精确。莫斯科有时候干脆就把心里的疑问直接发给鲍曼,而鲍曼也一一答复。在库尔斯克战役(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中德国的战略、战术全为苏联获知,这仗还怎么打!

1944年7月20日,德国一帮高级将领在克劳斯·冯·史陶芬伯格上校的领导下,发动了一次暗杀希特勒的惊天行动,炸弹并没有炸死希特勒,反而激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