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田坤禾家里没来人,奇怪得询问张花。
张花一脸得尴尬,讪笑着说:“他家都在地里忙着挣工分呢。”
见亲家不悦得拉下脸来,张花才发现自己没请田坤禾一家实在是失算。
女儿田弯儿找了个好婆家让张花着实高兴大半年,可不久,她心里越发不是滋味了。
自从女儿田弯儿嫁到王会计家后,女儿回门在家里待了一天后,再也没有回家看望她。
用王会计的话来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整天回娘家像啥样。
田弯儿生怕惹公婆生气,按照王会计甘肃老家的风俗,只是逢年过节去看望张花。
生活殷实的张花越发依赖儿子田石头了,“养儿防老”,她将余生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
第一生产大队的张西林家,最令胡素高兴的是女儿张善善看上了转业后分配到广仁乡派出所当干警的李鹏程了。
转业军人李鹏程是田柳的战友,个头一米七五,圆脸,胖乎乎的身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张着一张老婆子脸,光洁细腻的皮肤比女性还要嫩滑,不见一点胡须,浑身上下没一点男人味。
作为张西林和胡素的女儿,张善善长得实在寒碜人,长得歪瓜裂枣的她已经21岁了,还没人来提亲。
在广仁乡,跟张善善同龄的女孩都已将拖儿带女了,孩子都好几个了,在农村,她已算是老姑娘了。
张善善去派出所办事看见李鹏程那天起,就对阴柔的李鹏程一见钟情。
有人说,“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张善善并未因自己长相自惭形秽,回到家后就给妈妈胡素宣布,她要追求李鹏程,要妈妈大力支持她。
胡素目瞪口呆伸手摸摸女儿的额头,泼起了冷水,“善善,你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吧。”
张善善胸有成竹道:“妈,李鹏程是派出所吃公家饭的人,他最怕啥?”
胡素摇摇头,茫然望着一脸得意的女儿。
张善善笑眯眯道:“吃公家饭的最怕背上男女作风问题。”
“哦--”恍然大悟的胡素半张着嘴点着头,朝女儿伸起了大拇指。
胡素在女儿的指示下,不时打着孤身在外上班的单身汉吃饭不方便的旗号,邀请李鹏程上她家吃饭。
李鹏程父母都在县城上班,贫穷的广仁乡也没啥食堂,一个大小伙又不会做饭,每天吃饭问题是让他最头疼的,胡素请他吃饭,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头。
去胡素家蹭饭吃的李鹏程一来二去得,认了张西林、胡素夫妇为干爹干娘,自然就跟张善善成了干兄妹了。
一天,胡素把那只能下蛋的老母鸡宰了,用野蘑菇清炖老母鸡,请李鹏程上她家吃晚饭。
一听说有鸡吃,李鹏程心情大悦,总不能总是空着手去
干妈家吃饭吧,他在门市部买了两瓶伊犁大曲。
李鹏程跟干爹喝着小酒,吃着香喷喷的鸡肉,如同亲父子一样边吃边聊。
胡素见李鹏程没喝多少酒,用脚在桌子底下狠踢张西林的脚,张西林知道妻子的计谋,已经喝得头大的他为了女儿一生的幸福豁出老命来陪着年轻的李鹏程推杯送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