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之事有半点瓜葛。”
“姑娘,大错特错啊!这孩子是生于乱世的不世奇才,乱,可定国,和,可安邦,国运气数,悉关一人。天命难违!她是注定要卷入争斗的。若执意让她避世远争,她便失去了存于乱世的意义,早早就会夭折了。”
妇人登时脸色煞白,惊恐异常,“难道我不让她远离争斗,就能让她能活下来?”
“也不尽然。此女要承天之大任,必受常人所不能受之难,方能历劫重生,逢凶化吉,保住性命!”老乞丐少做沉思,深沉说道。
“您既然如此说,看来是知道保命之法了?”妇人眸中忽而闪现一道光,仿佛看到最后一丝希望。说完,妇人立刻抱着孩子跪在地上,“望高人赐教,救救这孩子。”
“姑娘请起,不必客气。老夫这里的确有三条保命之法,只要姑娘悉数照做,便可保这孩子无事。第一,姑娘现在不要去海宫,从哪儿来便回哪儿去,姑娘先前所在之地对这孩子最是安全。至于复仇之事,大可从长计议。”
“第二,这孩子身份特殊,父母又双双出了事,朝党之争,任谁都留不下她。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告诉任何人她的身世。”
“至于第三……”老乞丐捋了捋灰白夹杂的胡子又说,“最关键也最难做到。这孩子要女扮男装,自小如男儿培养,万不可让人知道她是女子之身。刚才看见姑娘进屋,我便帮这孩子算了一卦,这孩子死时着一身红衣,头戴金步摇,浓妆艳抹。所以,这些女子的东西,姑娘一定仔细看管,不能让孩子碰到。若有一日,孩子这副打扮,便是死期将至了。”
“多谢高人指点,我一定照做!”妇人说完又要跪下谢恩,却被老乞丐拦住。
“姑娘不用谢我,我这样做,不仅仅是在帮你,也是在帮我自己,帮这个国。只有这孩子能救海宫,老夫必须留下她。”老乞丐坐到一旁,黯然叹气,没来由的突发感慨,“海宫,气数将尽了。”
“哎,我说你个死老头,怎么说话这么晦气,要是哪天海宫也像琉璃一样打起仗来,咱们还能有这么安稳的日子吗?”长久沉默的店小二终于开了口。
“难道不生战乱,就算是国泰民安,就算是安稳日子?”老乞丐不知为何生起气,一双圆目瞪向店小二,目光炯炯有神。店小二竟从那双眼睛里看出不曾见过的风骨神韵。
老乞丐激动着又说,“当今海宫,皇帝年轻,太后把持朝政,安插心腹,朝中乌烟瘴气,一盘散沙。真正为陛下着想,为国担忧,为百姓谋福的又有几人?一句谶语,到头来竟成了太后的利器……她不过就是想逼娘娘交出暮字诀罢了。”
“你说什么?”店小二突然来了兴趣,“难道就是那个以一敌百,战无不胜的朝暮字诀里的暮字诀?”
“除了这个,还有哪个?”老乞丐神色忧伤,又道,“陛下不得不降旨,让娘娘在小公主性命和暮字诀中选一个。哪个母亲会不选自己的孩子?”
“这么说,失踪多年的暮字诀一直留在皇后手中?”妇人也觉得好奇,忍不住插言,“难怪这么多年,无论怎么打探都无下落。”
“那暮字诀现在在哪儿呢?”店小二又问。
“自然是锁在皇宫。费尽心思得到的东西,太后怎么舍得拱手他人呢?”老乞丐嘲讽地说,店小二和妇人却越听越不明白。
“等等,你刚才说的娘娘,可是皇后娘娘?”店小二脑子一激灵,立刻反应过来。
“算了,都到了这时候,说不说也没区别了。的确是皇后娘娘。”老乞丐答道。
“那就是说,皇后娘娘生了位公主?那谶语难道是说这公主要做皇帝?”店小二没觉得有多惊恐,反倒好奇起来。
“从今以后,再没有这谶语了。”老乞丐恨恨说道。
“这是为何?”店小二不解。
“为何?因为这谶语是假的。”
“王诘大人之谶,怎会有假?”
“以后也别说什么王诘了!”老乞丐厉声喝道。
“又是为何?”
“王诘那个老不死的东西因为说了假谶语,贬官流放,现在已经是个废人了。”
“啊?”店小二一脸不相信,“还有这等事,你不是在骗我吧!传的沸沸扬扬的谶语,当真是假?”
“哼,真真假假,老夫死后,自见分晓。”老乞丐说完,气息不稳,剧烈咳嗽起来,晃悠悠正要离开。
“且慢!”妇人突然叫住他,“还没请教恩人姓名,日后再见好谢谢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