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驻华公使
日本租界.
天津日租界始设于1898年。最初,日本仅在法租界以北、天津城厢东南,划定了租界与预备租界的范围;另在德租界以南的小刘庄划出停船码头。
自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日本先将预备租界及最初未能划入日租界的天津城厢东南闸口繁华区列为扩张租界;同时与法国暗中商定,将部分法租界的扩张界划给日租界,并强迫清政府予以承认,条件是将小刘庄停船码头交还中国。经过扩张,日租界东北临海河右岸,东南与法租界毗邻(锦州道),南至墙子河(今南京路),北起闸口至福岛街,再向西南至南门外大街和海光寺共占地两千八百余亩。
天津日租界设立后,一直是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华北地区的基地。
俄国租界。
天津俄租界始设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俄国军队占领了天津火车站及海河左岸的大片土地。由于这一区域阻隔了自紫竹林法租界和英租界至火车站的通道,引起两国不满。经德国从中调停,俄国同意改划原订租界范围,将火车站地区交还中国,俄租界遂分为东、西两区。
俄租界西区位于海河北岸,东至火车站西侧拉普切夫路,西南至波格拉尼路,北至京山铁路。俄租界东区,自海河转弯处向南,迄大直沽,东至京山铁路,西临海河,与英、法、美、德租界隔河相望,共占地近六千亩。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宣布放弃帝俄时代在华的一切特权,包括租界。但是直到俄罗斯帝国政府重新复辟之后,还是在各国列强的干涉下再次被俄国军队占领。
奥地利租界地.
天津奥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奥匈帝国军队乘机占领了与天津城厢隔河相望的海河左岸地区,遂据为租界。界址为:东临京山铁路,南临意奥交界路,西临海河,北至金钟河,占地一千余亩。
天津奥租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1919年,中国政府希望收回,但最终失败。
比利时租界.
天津比租界始设于1902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比利时并未出兵,但也乘机在俄军占领区以南的海河左岸强划了比租界。界址为:东穿大直沽村,南迄小孙庄,西临海河,北临科斯特罗马路与俄租界毗邻,占地七百余亩;此外,自大直沽村西至京山铁路,比利时还划定预备租界一块。
天津比租界自划定后,并未进行开发。后经中、比双方谈判,中国政府于是开始与比利时谈判,希望逐渐收回比利时的租借,而比利时政府也正有这个打算,毕竟离得太远了,比利时人身为德国的傀儡,也懒得打理自己在亚洲的生意。
但是其实天津其实还有一处英国租界,但是在英国战败并且解体之后,经过各国之间的洽谈,变成了公用租借地,所有相关的会议都在这一片公共租界中举行。
天津英租界始设于1860年,是外国在天津设立最早的租界。界址为:东临海河右岸,南至博目哩道,西至海大道,北至宝士徒道。这就是所谓的“原订租界”。
此后,英租界又经过三次扩张:中日甲午战争后,英国擅自将租界自海大道扩张至墙子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将原美租界并入英租界;不久,又继续将租界扩张至墙子河外。至此,英租界东临海河,南沿马场道至佟楼,西至海光寺大道,北沿宝士徒道与法租界毗邻,共占地六千余亩,是各国租界中最大的一个。
但其实在英国撤出之后,这六千亩已经被各国瓜分的差不多,只剩下最后的三千亩,还有其中的两千亩,半卖半送地还给了北洋政府,将得来的钱款全部平分。
随说是平分,但在实际上,其实是由德国占有绝大部分地钱财。
这自然引起了俄法和奥地利的不满,但在这种国际关系形势下,他们又敢说什么呢,最多也就是私下里抱怨一下罢了。
“大臣阁下,俄国驻中国大使一行人前来拜见。”
李察点了点头,“让诸位大人进来吧。”
“臣等,拜见钦差大人。”乌压压一片人一进门就对着李察行礼。
李察微微点头,对于他们这种行为还算是比较满意,看来在中国呆了这么长时间没有把俄国的礼仪给忘掉。想到这李察观察起来面前的这一群人。
如果自己猜得不错的话,为首这个白色头发,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就是俄国驻华全权公使庫達攝夫了。
在正常的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