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李察的战术
在结束了对胡齐斯坦地区和阿瓦士的突袭之后,部队继续往波斯内部深入。
但是为了李察一开始的战术设想,其实俄军的进攻主力,依然在大致上是在靠海的沿岸地区进行进攻。以胡齐斯坦地区位前进基地,五个俄军步兵师和两个奥斯曼步兵师进入了波斯沿海省份,法尔斯。
法尔斯沿海地区又一条狭窄的平原走廊,也是波斯为数不多的平原地形区,且在行军路上还有一处波斯海军的维修工厂,据情报和前段时间的空中侦察,那里依然停泊着两艘正在维修的轻型驱逐舰,李察对这些舰艇有着谜一般的执着。
毕竟李察这么多年学习中经常听到的军事理念就是百年海军说,想要维持一个国家百年甚至更久的政权,就要拥有一支可堪一用的海军部队。虽然现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并不是自己的祖国俄国。但是为了长远的布局打算,李察还是想为奥斯曼提升一下海军实力。
虽然以奥斯曼的科技势力,各项国力都无法很快就建造出先进可以跟上世界潮流的战舰,但是还有另一种快速提升海军实力的方法,数量。
既然无法赶超质量,那就用数量来取胜,至于奥斯曼又在短时间内不需要和德国、法国这种无比强大的敌人去抗衡,那么他们的海军实力只需要保证在中东附近地区,尤其是红海、波斯湾、东地中海靠近爱琴海地区、西印度洋地区保证绝对的实力就够了。拿着就非常好办了,把附近地区国家的海军舰船全部抢过来就行了。
既然敌人没有了,那自己也就是最强的了。
而且法尔斯地区的对岸就是原来属于奥斯曼帝国的卡塔尔地区、阿布扎比地区,麦那麦城和阿布扎比也是两处极为重要的海军基地兼维修工厂,只不过在战争开始之前就按照之前的战争规划弃守了。在进行对沙特阿拉伯的反攻的时候,这两个港口城市都非常适合海军登陆作战,前后夹击能让敌人更加手足无措。
但是在结束对法尔斯的进攻之后,俄军主力也不得不将进攻的方向转向内陆,从设拉子转向克尔曼地区,然后继续向大平原地区呼罗珊的比尔詹德地区挺进。如果顺利的话再在结束对这几个地区的占领之后,波斯就被彻底分割成了两半。阿巴斯港和扎黑丹也就正式成为了失去首都命令和补给的地区,。
按照理查的设想,在结束这一迂回进攻战略之后,波斯的军队将被彻底分成两半,一半的军队将被赶尽阿巴斯港和扎黑丹地区,他们面临的命运将是要不就向奥斯曼军队投降,要不就被活活围死或者直接被打下首都之后掉头回来的俄军部队联合奥斯曼将其彻底歼灭。
不过李察还是十分希望对方能够比较识时务的直接投降,这样也能省去自己不少的麻烦。
可惜,制定的再完美的战术也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在俄军转向克尔曼地区的时候,尤其是在进入这一地区之后,遭到了波斯军队的猛烈攻击。
这些波斯军人好像现在真正被打醒了一样,开始利用他们是本地人的优势,对奥斯曼的侵略者进行反攻,显然波斯现任国王艾哈迈德·沙阿·卡贾尔并不想成为一个亡国之君。
波斯的军队指挥,也逐渐看穿了李察的战略部署,每一处山体,每一处崖壁都成为了波斯军队设伏的场所。
俄军也因为这个原因,蒙受了开战以来最大的人员损失,本身山路就已经让士兵们极度乏力,而波斯军队完全就是守株待兔,他们守在所有俄军可能经过的路两旁,俯瞰着整个战场,俄军士兵们的每一步动作都逃不过他们的观察。
第一次,军队不得不放慢脚步,等候着补给的到来,同时也让士兵们调整休息。山地行军对于装备的损耗也极为大,小到士兵们的靴子、裤子,大到火炮、卡车,都有可能因为山地地形的崎岖,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布料和轮胎出现磨损,这些都会影响到行军速度。
虽然此次志愿军中,俄军携带了维修连,但是这些支援部队的行军速度更无法赶上普通士兵,他们携带的大量的专业设备,会严重拖慢他们甚至是整支部队的速度,因为这些部队大多数还缺乏防护,需要普通的部队与他们一起行军,给他们提供支援。
总之,俄军的进攻被阻滞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当初设定的计划将会被搁浅,很有可能会变成那个最终流产的海狮计划或者是巴巴罗萨计划一样,成为后来军事学界的一个笑柄。
六月末的时候,在确定了其它战线暂时没有问题之后,李察决定继续跟随主攻部队前进。
在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