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重生欧陆1918 > 第一百一十三章:军事部署

第一百一十三章:军事部署

第一百一十三章:军事部署

双方正式进入军事对峙状态之后,整个奥斯曼境内进入了备战状态,军队大规模调动,不少的边境城市进入军事管制状态,晚上还会有宵禁。

所有人都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战争还没有开始就出现了大面积的难民潮。当然这也有政府从中干预的成分。

军队在李察最开始的计划下,有序地开始撤出突出地带,尤其是靠近红海地区的狭长地带。陆军的撤出还是相当简单,但是红海地区的港口还有一支小舰队,如果按照平常,这支舰队完全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撤至地中海中。

但现在,这支舰队如果依然按照这个计划通过苏伊士运河,就等于是给阿拉伯人报信,我们正在将部队全部撤出危险区域,敌人很可能借此混乱的时候直接开战。如果是这样,面临的损失还不如让这些部队死战到底。最起码还能让这些人力和武器装备发挥它们的作用。

虽然早早就开始作出准备,并进行相对有秩序的撤出,但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麻烦。按照李察不久之前提议建立的奥斯曼总参谋部的计划。部队在撤出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组织当地的居民随行撤离,就算是妇女和儿童,也可以在战争中发挥他们的作用,更不用说当地还有大量的男性劳动力。

不同于现代战争,在那个时候双方军事装备没有太大代差的情况下,拼的就是双方国家的战争潜力,而最直接的战争潜力就是人力。谁能够组织处更多的军队就能在一线战场上获得更大的优势。

出于这种考虑,总参谋部的计划就是把这些人力暂时转移出来,就算自己用不上,也不能让敌人白白吃了去,更何况这些地区大多是阿拉伯地区,当地的居民更容易被敌人蛊惑,加入敌人的部队。

但让总参谋部尴尬的是,他们愿意撤出这些人让当地的建筑和妇女儿童免受一线战争的摧残,可人家却不愿意跟着走。在当地政府官员苦口婆心的劝导下,当地的村庄尤其是其中的长老们,丝毫不准备给奥斯曼官员们面子,就是赖着不走,还说你们打你们的和我们没有关系之类的。

李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是哭笑不得,什么叫你们打你们的,中东人到底是多没有民族意识,看来奥斯曼对于本国人民的教育明显不够,这明显是封建社会时期的那种地方家族势力,不对。

李察仔细想了想中国古代的封建家族还讲究一个家国意识,即使是家有的时候要高于国,但还要给家族的青年教授爱国意识,讲述爱国将领英雄的事迹。

“他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不能因为他们的行为就耽误了我们的战略部署。”李察如是说道。

很快,除了不愿意离开自己家乡的“钉子户”,大部分的城市居民和一些拥有突厥血统和不愿意被战争牵连的村庄都撤出了危险地带。这一计划和苏联当年对抗德国人的计划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年苏联开战之后,利用自己国土面积大,广阔的特点,将人口、工业全部东移,往内陆方向转移。德国人虽然严格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占领了大量的苏联领土,甚至包围并俘获了大量的苏联军队。

但实质上德军占领的土地,大多是没有工业的“白地”,除了一些人口之外,这些土地什么都没有。就算是占领了乌克兰这个粮食产地,但那个时候的苏联还是半个农业国,举国上下根本不差那点粮食。

而德国人也没有俄罗斯土地的核心借口,当地的居民、农民也不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就应该是德国人,为德国服务。(具体比较参照奥地利和莱茵兰地区)所以说到底德国占领了大量的土地,但是并没有拿到一点好处,还不得不分出大量的人力用来维持后方的安全和秩序,还要使用大量的武器用来组建大量的伪军部队,说到底得不偿失。

虽然在奥斯曼,很难完成这样的大的战略部署,甚至有大量的居民都不认为自己是奥斯曼人,但这已经尽了最大的可能,避免在开战之初出现大量的伤亡。

等到四月末的时候,奥斯曼军队已经尽可能按照总参谋部的计划,向自己所在的防守地区进行机动,让一个缺少铁轨,基础设施匮乏的落后国家完成这样一个大的机动,已经是强人所难,但好在奥斯曼部队还是尽可能地完成了命令。

按照计划,在苏伊士地区,集结了奥斯曼师用来阻挠埃及的部队发起跨河进攻,因为德国人参与到了其中,说不定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就会给予埃及人军事通行权,以此来方便他们的进攻。

但因为该地属于河流地区,地区狭窄,用四个师来防守,已经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