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阿拉伯人的嘴脸
宫殿内,苏丹正在交代出事的使团将要涉及到的话题和奥斯曼可以开出的条件。
“陛下,俄国大使到了。”侍者走入宫殿之中恭敬地行礼说到。
他怎么来了,法鲁克有些疑惑,但还是招招手说:“让他进来吧,你们几个即刻出发不要在路上多加停留,早去早回。”
使团的几个人行礼之后与苏丹道别,并保证为苏丹带回一份满意的答卷。
“啊,罗科索夫斯基阁下。”法鲁克将李察进来热心地说到。但是李察并没有给他任何好脸色,机械地向他行礼之后就质问道:“陛下难道想解除盟约么?”
“怎么这么说,阁下,我对于两国的和解和合作可是非常有诚意的。对了阁下,我听说您可是现在应该正在与将军们讨论作战计划,怎么有这个时间来我这里呢?”法鲁克试图将这件事情蒙混过去。
“陛下,我也实话实说,现如今箭在弦上,战争一触即发,您难道还指望这些叛军能与您达成协议避免战争么?”
“阁下,我想您有些越界了”法鲁克眯着眼看着李察,缓缓说道,“这说白了还是我们国家内部之间的事情,您们只是作为帮手,来为我解决问题,但要要怎么用你们,说到底还是我奥斯曼苏丹说的算。”
李察握了握拳头,要不是隔着白色的手套,苏丹此时一定能看到李察手上的青筋。显然是自己和俄国之前对于苏丹太过纵容,没有提出什么有压力的条件,才让现在法鲁克这么有持无恐,看来需要把那些苛刻的条件早日提上日程才好。
“对不起陛下,打扰了。要是没有什么事情,那我就先行告退了。”李察对法鲁克恭敬地行礼,提出了告别。
“嗯好,你去吧。”法鲁克一时也没有搞明白李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老远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质问自己几句么?但是他也没有办法搞清楚这位大使脑袋里想的是什么,只好先让他离开。
返回营地之后,李察起草了一份两页的书信,连夜让驻扎在奥斯曼的外交人员寄回了国内,信中详细地阐述了,奥斯曼苏丹的态度,摇摆不定欺软怕硬,让尼古拉和外交部、财政部的官员立刻草拟一份关于俄国帮助支援奥斯曼的备注条约,将所有俄国需要的条件和利益全部写入其中。
写完这封信之后,李察松了口气,读完一遍确认没有任何错误之后,装入了信封之中,用红蜡封了起来,红蜡上面还印上了罗曼诺夫家族的专用标志,为了保证这封信在交到尼古拉皇子手中之前不会被任何人拆开偷看。
是时候让苏丹知道我们俄国人真正的面目,说句实话李察并不愿意说的这么破,说到底都是为了消除德国人的封锁而已,俄国愿意派出十二个师参战,按照一战时候的编制,这已经是相当于俄国直接向叛军宣战了。
按照一个师大约的人数,大概在一万人左右,一下子十二个师就是十二万人,甚至更多,更何况这次的志愿军都带着大量的支援连和武器装备,精良程度和战斗能力,可不比一个小的国家要差。甚至李察非常有自信,只要从俄军部队抽出三分之一也就是四个师,就可以把也门消灭,但这都是不切实际的,还要考虑到补给、运输和当地人的抵抗。
再加上奥斯曼的五十个师维持战线完全是没问题的,之前的军事判断只是往坏的方面去说,为的就是做最充足的准备而已,但现在苏丹还要去和这些叛军谈条件,显然是违背了这一联盟的初衷。
还是太年轻了啊,这位法鲁克苏丹不比李察他们年龄大多少,平常接受的教育虽然是自称为奥斯曼帝国顶尖的学校,但是相比于俄国、德国这样的欧陆国家来说差的远了,要知道俄国在一战的时候可是没少欺负奥斯曼,而奥斯曼连伸手向中亚和高加索地区都力不从心。军队和国家现代化也不完全。
这个骄傲的年轻苏丹总认为自己能掌握住现在的局势进程,通过自己的一番运作就可以达到兵不血刃的效果。但到了现在还敢这么想的奥斯曼国君,只能说他相当亡国之君罢了。
正如李察所料,在接下来几天的事件中,使团传来的消息始终都不乐观。那些阿拉伯人也是趁火打劫狮子大开口,除了索要大片的土地之外,还要求这些国家直接独立,再也不听从奥斯曼的统治。奥斯曼放弃所有在中东的阿拉伯地区,包括圣城耶路撒冷,滚回土耳其,这也并非危言耸听,是阿拉伯国家代表的原话。
还要求奥斯曼给予大量的赔款以此来补偿阿拉伯地区在被统治时间中损失,奥斯曼不准干涉他们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