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南方的异动
翻译看出了李察的不自然,便安慰道:“阁下不要激动,苏丹说过了,他不会和他们达成什么威胁到俄国利益的协议,最多就是把他们当作老朋友一样来叙叙旧。”
李察听到他这么说稍微松了口气,确实这位阿卜杜勒埃米尔在之前就与穆罕穆德六世会面过,还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双方的外交关系自此之后也没有什么大的进展,毕竟是一家人,叙叙旧还是可以理解的。
埃米尔是阿拉伯语音译。其词来源于阿拉伯语,原意为“受命的人”、“掌权者”,伊斯兰教国家对上层统治者、王公、军事长官的称号。原为阿拉伯统帅的称谓,现为某些君主世袭制国家元首的称谓。其意义比较笼统和广泛:从其军事统帅意译为总督;亦从其功能意译为国王、酋长、头人、头目、首领、长官等;亦见有人以其作为贵族最高爵位之功能意译为亲王、大公等等。
突厥在历史上亦曾使用过这个封号。又译“艾米尔”,旧译“异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最初本意有军事统帅的意思,最早从阿拉伯帝国第二任正统哈里发欧麦尔起,显然这个称呼保存了下来至少这位阿卜杜勒和沙特阿拉伯地区还在使用。
在布哈拉埃米尔第一次拜访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双方就在埃于普建立了一个公共喷泉,就是现在为人熟知的“布哈拉喷泉”,这次埃米尔来显然是想让双方的关系更进一步,更确切地说,这位埃米尔是在找帮手或者说下家,从将军之前带来的尼古拉的亲笔信中,李察得知阿拉什汗国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突厥斯坦伊斯兰联邦很显然内心也十分清楚下一个就要轮到自己,即使是瘟疫也无法阻止俄军侵略的脚步。
所以现在跑来奥斯曼,是想让他们帮自己一手或者说让奥斯曼从中调停,给自己的国家留一条生路。
在翻译的解说下,李察一边听着外面二人的谈话一边分析着态势。一开始的时候全都是些客套话,和李察第一次见到苏丹的时候说的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阿卜杜勒感叹着时光荏苒,转眼间伟大的奥斯曼帝国就换上了这么一个年轻有为的国君。同时也为前任苏丹穆罕穆德六世的死表示惋惜,同时也强烈谴责叛军的行径,数次强调奥斯曼帝国是在苏丹家族统治下的伟大帝国,任何一寸土地都神圣不可侵犯。
这倒是和现代那些领导人们说的差不多,果然外交、政治这些东西国了这么多年都没什么变化,李察在心中吐槽。
不过有趣的是,李察发现,这位埃米尔数次在谈话中提到,突厥一家亲,等相似的词汇,是个人都能发现这其中埃米尔想要表达的意思,不过是想与奥斯曼结盟罢了。
法鲁克显然也有点厌倦了他的这套说辞,眼神开始变得有些飘忽不定集中不起注意力来。
就在法鲁克想着怎么尽快结束这无聊的谈话的时候,一位官员急冲冲地跑了进来,在向在座的国君、使臣、官员道过谦之后,径直走到法鲁克身边趴在他的耳朵边上耳语了几句。
只见法鲁克立刻脸色大变,在挥退了这位传话的官员之后,一脸歉意地站起身来对阿卜杜勒说到:“埃米尔从中亚一路过来一定非常劳顿,先让侍臣带您去休息,我这里正好有一些要紧的事情需要处理,我们明日再谈,请吧。”
法鲁克没有给阿卜杜勒一点询问地机会就打发走了他,李察可以看到他离开的时候满脸的沮丧和失望。
“罗科索夫斯基阁下出来吧。”等到阿卜杜勒走远,法鲁克连忙招呼着李察出来。
等到李察从幕布后面出来的时候,武官们已经开始撤去宫殿中的礼仪用具,换上了一个木制的桌子,上面铺上了几份地图,卫兵们也开始按照法鲁克的命令关闭外面的大门,防止外面有人打扰,也是为了防止军事部署机密泄露。
李察来到大殿之中也立刻严肃起来,明显接下来有很重要的军事部署,重要的宫廷武官都来到了现场,就差奥斯曼元帅了,但据说已经派人去请了不时就会到达。
法鲁克不停地来回翻看着地图,也不说话,搞得将军们和李察只能屏住呼吸等待着法鲁克开口。
“我们遭到了最大的背叛。”数分钟之后法鲁克终于缓缓开口。
“就在今天上午,也门宣布独立,正式从奥斯曼帝国的属国中脱离出来,我们在中东已经彻底没有自己人了,整个中东和非洲除了奥斯曼自己之外,再无其他人与我们站在一起。”
“那的黎波里塔尼亚呢,他们不是还没有与我们正式决裂?”一位将军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