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俄国人的骨气
莫斯科城破之后,大部分的部队和军政要员早就已经全都撤出了这个即将沦陷的城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是大多数俄国人的想法,但有一批人不这么想,一批真正的民主拥护者选择留在这个悲伤的城市,当莫斯科城破的消息传到克林姆林宫的时候,包括俄罗斯共和国副总统在内的101名共和国政府官员选择使用子弹和毒药结束了他们的生命。
后来的著名东方吟游诗人芥川龙之暄曾经这样评价他们的行为:“随着子弹射入他们的身体,在俄国建立的民主灯塔就此陨落,他们的死结束了一个时代,开启了另一种未来。他们没有高贵的出身,却有着最为高贵的精神。”
李察对出现这种行为是丝毫不意外的,每一个俄国人心中都有他们认为最好的政治制度,有的时候死亡何尝不是他们逃避的方式。莫斯科沦陷之后,国内的大量贵族在没有中央政府的管束下开始征集自己的私人武装,对此他们的统一解释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土地不会被红军给掠夺。
很多红军心狠手辣的消息被传到人们的耳朵中,抢劫商店,强制征粮说是为了红军战士吃饱饭为了农民们的权利继续战斗。一下子非红占区的人民担惊受怕,把红军当成洪水猛兽,地方贵族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的主心骨,在贵族的领导下,这些农民拿起武器开始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以此来保护他们的家园,举国上下都声讨克伦斯基的逃跑行为,要求他坚持抵抗甚至反攻,在此期间李察也得知了自己的家库尔斯克被攻陷的消息,这让他颇为担心继母的安危,好在后来在哥哥寄来的信中告诉了他母亲早就在库尔斯克沦陷之前逃到亲戚家避难离开了那里。
六月中旬,共和国军队稳住了战线,李察也被派往南方自己父亲所在的集团军服役,成为了一个正式的步兵军官,父亲也来看过他并少有的鼓励了几句,在此之前叶夫根尼就已经得知了自己儿子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那枚勋章的由来。
但克伦斯基好像是彻底怕了,但在李察看来这就是资本主义政府的妥协性,克伦斯基竟然派使者和红军谈判,就和平停火和组成联合政府等事宜进行磋商。李察第一次听说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冷笑了一声,果然这个克伦斯基就算上天给了他机会让他能够真正地执掌一个伟大的国家,他还是不中用,小丑就是小丑,烂泥扶不上墙。
各地的驻军和贵族们立刻做出反应,在李察和列夫金的授意下,大批的贵族军官和他们的士兵进军临时首都弗拉基米尔,将该城包围要求交出克伦斯基停止谈判,守城的部队也异常的“配合”军队的行动,早在军队到达城池附近的时候,守军就已经为他们让开了路。
可惜的是,当军官们冲到弗拉基米尔的共和国临时政府的所在地的时候,克伦斯基早就在前一日就已经抛弃他的同僚们离开了俄国,至于他跑到了哪里李察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一个政治人物在离开他的舞台的时候就已经代表着他的死亡,活着又有什么用呢。
没有抓住克伦斯基,军官们似乎不过瘾,就把现场的布鲁西洛夫和邓尼金绑起来拖了出来,把他们当作了克伦斯基的帮凶,当场乱枪打死了一些克伦斯基的幕僚,把他们的尸体吊在了弗拉基米尔城内,供市民们唾弃。
地方的贵族们纷纷支持军官和士兵们的英勇行为,军队在各地受到欢迎,但是就建立军队政府的问题各方产生了分歧,因为是自下而上的革命,导致名义上军队的最高领导人布鲁西洛夫成为了克伦斯基的帮凶,既然已经认定了他的罪行就必然不能让他来担任临时军政府的首脑,但在俄国军队内除了布鲁西洛夫和邓尼金就没有其他的将军有那种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将军们也谁都不服谁,于是各大军区的头头就决定在弗拉基米尔开一次会议决定临时政府的人选,别出心裁的是,他们还邀请了各地的市民和贵族代表,甚至是一些地方有威望的农民代表,这在俄国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然这些决定李察可没少从中作梗,毕竟列夫金可是这次兵变得领导人之一。
“嘿,小罗科,好久不见!”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李察得身后响起,李察作为列夫金得“临时秘书”也获得了进入会场的资格。
李察转头看去,“谢尔盖中校!”李察欣喜地说到,没想到能在这里碰到自己的老熟人,这可让李察高兴坏了。
刚想冲过去拥抱谢尔盖的李察好像想起了什么,走到半道突然立正向着谢尔盖行了个军礼,而谢尔盖则是走了过来拍了拍李察说,“好小子,我当时没看错你,这个勋章和你的军服很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