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你自己不如十四就不如吧,谁允许你代表兄弟们了?多大脸。
什么叫枪打出头鸟,这几年下来,他们兄弟几个算是明白了。就算是争储也不敢强行出头,惯常伎俩就是相互使绊子。
四爷同十三爷分析了一波形式,最后安排道:“还是要找人好好盯着老八,好生关注他的动向,别等他们突然闹出事情来,咱们措手不及,不好收拾。”
十三道应了下来,又对四爷提醒道:“隆科多那个位置太重要了。皇阿玛最近又想再用他,京里的事情,四哥有拿不准的,多跟他商量一下也无妨。
四爷“嗯”了一声:“我知道。”
= =
福晋在后头设宴款待十三福晋和孩子们,想着阿哥格格人数不少,索性给孩子们又开了一桌。
弘昌和弘时到了该懂事的年纪了,跟着四爷和十三爷吃,也顺带教他们一些事情。十三福晋所生的两个阿哥和格格便留在了后头。
十三爷府上的小姑娘挨着静仪坐下来:“姐姐怎么称呼?”
“我叫静仪。”
二格格笑笑:“是曹子建《洛神赋》中‘环姿艳溢,仪静体闲’的那个静仪吗?四伯当真好学问呢。”
静仪倒不知还有这个典故,她们这个年纪还没学到《洛神赋》这篇选修课文。
“不知四妹妹和二姐姐怎么称呼?”
“这是佩佩姐姐,‘纫秋兰以为佩’的那个佩,你叫我舟舟就好,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的舟,阿玛和额娘都叫我舟舟。”
这十三爷取名够随意的啊。
这顿饭除了几个小的一视同仁外,主桌那边只有福晋和李氏年氏陪着,其他的格格们都没有上桌。
桌上,年氏求表现,对着十三福晋格外热络,有几次还抢了福晋的话头,福晋脸色冷了几分。
圆明园同畅春园之间只有一里地的距离,起初是按照皇帝也许来住的标准建造的,戏台子什么的都是现成的,升平署也留了一组人在这儿,直到这园子赐给了四爷,升平署的人就开始紧锣密鼓地排练,准备着等四爷闲了能点他们的两出戏看。
用完膳后,福晋就安排了戏曲,对着十三福晋笑言道:“难得在园子里聚聚,叫他们唱两出来解解闷儿,咱们好好乐呵乐呵。”
位子是福晋安排的。她和十三福晋居坐正中,年氏和李氏分坐两边,年氏位于福晋的左手边,李氏则在十三福晋的右手边。这样一来,年氏想跟十三福晋搭话,就要越过福晋,聊天便捷度大大降低。
静仪坐在李氏一旁,心中暗自感叹,直系领导摆弄手下人真的是太容易了。
戏单送来以后,福晋先让十三福晋,十三福晋推辞不过,点了《长生殿》里的两出“仙忆”和“重圆”。
《长生殿》是一个叫洪昇的文人写得作品。洪昇是钱塘人,生于世宦之家,康熙七年国子监肄业后,二十年来科举不第,白衣终身。据说,《长生殿》是他历经十年,三易其稿所作,于康熙二十七年问世后大火了一把。
谁知好景不长,洪昇因次年在孝懿皇后忌日演出《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晚景不佳。打那时起,这出戏在京里头也就不大演了。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此后,《长生殿》又渐渐出现在了众人视线。[1]
十三爷被康熙爷软禁了那么些日子,风波平静后终于回府得以和家里人团聚。相信十三福晋定然对这出戏当中“重圆”一折感慨良多。
舟舟还没到能看懂这些戏曲的年纪,好在静仪大学选修曲艺鉴赏课不是白上的,对于舟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都能予以解答。两场戏听下来,舟舟越发崇拜静仪,散戏后也屁颠屁颠地跟在静仪身后,彻底变成了静仪的小迷妹一枚。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