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 10

10

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第5章 九里月望

七月十五,清河县九里湾上,桃叶渡一月一度的花会悄然而至。

时近傍晚,多露桥就被楚香楼的花娘裹上了彩色绸布,十分艳俗而掉节操的横卧在桃叶渡中心。两岸的青石街道提前就被一干小商小贩的摊位挤得无处下脚,整条大街熙熙攘攘全是人,所有的店面全都人满为患。

……只有衡门茶楼反常的上了排门。

桃叶渡“之”字走形的最中心的水面上,仿佛天外飞来一样矗立着一方高台,那高台就比水面高大概一个指节的宽度。从北面来的水到这高台就自动分向两侧,柳长洲眼光一扫,在正对高台的两侧河道上看见两个方方正正的孔,一部分水都随那孔流到了不知什么地方。

他忍不住叫好了----平时那孔一闭,水面堪堪可以漫过那高台,而孔一打开,虽然走水量也没有很大,但也足够排出一部分水,叫那高台可以露出水面了。

当地人称“杨柳台”。

杨柳台附近的水域被人为拓宽成一个十分圆满的圆形,避免周围河道太窄,往来的船只触到台体下沉。

方秉笔提前包下了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盘,十分阔气在杨柳台上置了一桌酒席,跟供祖宗一样把那宋胖子供了出来。其实他背地里气的直跺脚,这场面阔气是阔气,小一万赈灾款又他娘的喂了这胖子。

不过这样的日子基本要到头了----昨天京里来的密函,军机处一把手最近被一班清流弹劾的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结合宋胖子近来四处找靠山这种狗急跳墙的举动来看,八成离树倒猢狲散不远了。

与方秉笔的大手笔相比,柳长洲依旧走寒酸路线。他花了几文钱,在人与人摩肩接踵的青石街一个十分不起眼的面摊上,买了四碗阳春面----他自己、瞻百里、杜蘅、金斗。

这瞻百里是个年过六旬的老头子,一把花白的头发胡乱束起来,胡子更是一大把,滑稽的用一根疑似灯芯的东西绑成一束,垂下来一个毛笔头一样的小尾巴。他那皮肉稀松的脸上,和金斗一样满脸褶子。

这俩老东西在一起还颇为惺惺相惜,金斗看见瞻百里,顿时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十分臭不要脸的在那老头腿脚下蹭了蹭,就差认祖归宗了。

柳长洲暗地里踹了金斗一脚,简单粗暴的表达了一个被儿子抛弃的爹的愤怒。

他垂着眼皮吹了吹面碗上氤氲的热气,端着碗闷了一口热汤,大热天出了一脑门儿汗,筷子指着那个出水口问道:“这个出水孔是谁设计的?”

瞻百里毕竟是个底层兵弁,缩手缩脚的坐在一侧,十分恭敬的回道:“回大人话,是衡门茶楼的东家,陆衡门的主意。”他一手直了直那个门扉紧闭、门脸别致的小楼,“听坊间传闻,是有一次起多露桥的兵弁去衡门里喝茶纳凉,听到那东家和伙计闲聊时说了这么一个闲话,然后就有了这个杨柳台和出水孔,河水从出水孔就直接进入地下水道。从前一个县城的人吃水都要到九道湾里打,自那地下水道打通了以后,城里每百户就有一口吃水井,那样城郊的百姓也不用大老远跑来取水了。”

柳长洲用筷子敲敲碗沿,看向那个茶楼,细细的打量起来。

只见那屋顶的竹片被设计成一个大坡形。竹筒被劈成两半,一片压一片的从顶点一直蔓延下来,而那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颇为取巧,不是端正的覆盖在一起,而是每一根都斜成一定角度,一片盖着一片一直延伸开来,直立的墙壁外围也是一样的重叠方式。那竹片也并不是水平的铺开的,而是向侧方斜成一个角度,相邻的竹片之间就形成了平行的凹槽。

每一个半竹筒都是一正一反的叠套在一起的。

他往每一个凹槽出口正对的地面上看去,果不其然在那里的青石板上看见一排轻微凹陷的小窝----积攒在屋顶的雨水大概就是顺着那斜槽留下来的。

他眯着眼,几百年没吃过肉一样,微微伸出一点儿舌尖,也不知是下意识的,还是被这阳春面的滋味儿给愉悦了,竟十分寒酸的开始舔下嘴唇沾上的油花,指尖也惯性的一下一下在桌子上轮番敲起来。

金斗大概觉得自己丢不起这个脸面,把头搁在并起来的爪子上,悄悄的蒙住了眼睛,无声的表达了一种“无眼看”。

不多时,夜幕降临,一轮明月缓缓升起,远近的花灯次第亮起来,多露桥的方向突兀的响起一声琵琶声响,喧嚣的人群都像达成了某种共识,一瞬间寂静的鸦雀无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