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你和妹子趁天明,速速收拾行囊,投奔亲戚罢。若家中已没有了亲朋,我这屋里还有些东西,挑些值钱的带走典当,权当盘缠了。”
吴少见这几个兵贼心不死,自己前脚走,怕是后脚便来捉父女二人,不如让两人早早逃难,方能躲过一劫。
吴少又将身上唯一值点钱的东西----醒来时怀中的一枚玉佩递与赵老汉,赵老汉涕泗横流,与女儿春花向吴少拜了三拜,颤颤巍巍地向南行去。
第二天,吴少便到了府衙,这几个兵果然不是省油的灯,转眼便忘了前日如何受制于人,如今每日大摇大摆,专找吴少的不痛快。
“吴子谅”三个字的大名每日被呼来喝去,这名字倒又新鲜起来。
吴少其实是个诨名,不过是平日里被人捧惯了,一口一个“吴少”。
“吴子谅”这个大名倒叫的少了。
这名儿还是老爷子给起的,意思是好意思,就是连名带姓叫起来怪别扭的,尤其有天一哥们喊了声“吴子”,老爷子听了脸立刻就下来了。
三代单传,最听不得“吴(无)子”这样的话。两家交好多年,那哥们自知犯了忌讳,于是乎再不敢乱喊,后来渐渐的,吴少这个诨名也传开了。
吴子谅对名字倒没什么讲究,老爷子却满意的很:
论家世,论出身,吴家都是当得起的。
自己当年不也被别人一口一个“吴司令”的叫么?
老爷子这么一想,心中登时畅意不少,顺带遥想了一下当年的金戈铁马。
众人见老爷子都默许了,“吴少”这诨名自然就被叫得更响了。
吴子谅小时候爱看水浒,否则也没之前那一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
吴子谅虽然平日颇为养尊处优,但是自小被老爷子提着练。
老爷子当年可是战功赫赫,怕这小子不成器,丢面子,被人戳脊梁骨。
硬是逼着吴子谅三更起、五更睡,练了一身好身手,才松了口,让吴子谅过几天舒心日子。
前阵子好不容易躲过老爷子,和刚回国的几个兄弟喝了几杯。醒来就天不是天,地不是地了。
比不过水浒鲁智深,救下受欺压的卖唱父女,拳打镇关西,还能全身而退。
穿越不开挂,好比饭里不加盐啊。
吴子谅无奈望天:
这都是什么事啊?
日子过得糟心,看美人都没什么滋味。
说到美人----
这里方圆百里,净是一水儿的壮丁、侍卫、官兵。
什么佳人在侧,温香软玉在怀。
都成了过往云烟。
被黄土地上西北风这么一吹,
就看清了现实----
吴少自诩见多识广,自问不缺少欣赏美的眼睛。
却唯独搞不懂一点:
每当那人远远出来的时候,这儿侍卫的眼睛总是随着偷偷往上瞟。
吴少很是不解。
开始吴少好心的私下关切,问是不是眼睛有疾,在下不才,倒也可以帮忙治治。
被众人回以眼刀与怒火后,吴少才感慨的恍然大悟:
原来不是双目有疾。
这怕是脑子出了毛病。
与其看那个穿的花枝招展,活像只鹦鹉的小崽子,倒不如去再搬三天的砖。
真的。
比如说现在。
那个花里胡哨的小孩不知怎么,今儿竟纡尊降贵的来监工,眼皮一掀,颐指气使道:
“给三哥搭建行宫的都是些什么人?”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